作者:黄小伟 矾山高级中学
父亲,是一个严肃而少语的人,说的话,还没有做的事多。只是他经常会念叨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小镇很小,里外不过两街一路,曾经的辉煌写在外乡人到这里讨生活的记忆里。父亲就是在那时来到小镇,跟随他入赘的父亲加入了一个新家庭,然而贫困的家庭并没能改变父亲贫穷的现状。
外乡人,又是入赘时带的“拖油瓶”,理所当然的为人所瞧不起。沉默的父亲从不言语什么,只是奶奶总是会将家里仅有的吃得饱的东西先给了这个“儿子”。为人和善的奶奶,一听到别人讲父亲闲话,总会第一时间和别人争执,从不让步。父亲说,自己看在眼里,却从未对奶奶多说过一个谢字,只是年幼的他总会不时从山上扛下一堆的柴火,一大筐的野菜……
长大后的父亲,顶替爷爷当了一名矿工。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全家人的生活,父亲又兼职当了一名搬运工。供销社的管事罗叔对父亲很赞许,因为父亲总是最细心地搬运每一件货物,最贴心地为供销社码好货物,让它整洁又方便拿。那时搬运货物,总是肩挑背扛,既累又搬运得少。父亲曾经梦想自己拥有一辆板车,但在七十年代,这是稀罕物,父亲没有办法买到,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
罗叔把父亲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活时,总是叫父亲,还叫他拉上他家的板车,这为父亲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干更多的活。为怕父亲拘谨,罗叔总是找各种理由让父亲使用他的板车。板车的车胎并不经用,一段时间就得换,可是父亲看到板车车胎快要坏的时候,罗叔就已经悄悄地换好了,总还说是自家用太多了。父亲感激在心,却也从没有多说一句谢,只是干活的时候更加的细心,对罗叔交待的事更加上心。
后来,罗叔退休了。他是个外乡人,父亲并不知道他家住哪儿,直到很久很久之后,才听人说他过世了。父亲说,唉,就像你奶奶一样,我也从来没有跟他们说过谢谢,他们对我都太好了。
父亲是个实在人,他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但他做出了他的感谢。几十年来,小镇上的人们都信任父亲,搬家时总喜欢叫他,一把钥匙随手交给父亲,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必然是家具安好,家里整洁的交还。小镇上的人们都了解父亲,谁家有什么难事需要帮忙,只要叫一声,父亲总是忙前跑后的,比谁都热心。
父亲年纪大了,怕他累着了,我会“反对”父亲的热心。每每这时,父亲就说,我就伸一下手,很简单的。其实,我理解并敬佩父亲,他总记得奶奶和罗叔的伸手,温暖了他的心,他用同样的伸手,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只是回报一人,而用一生回报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