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廉政课堂 >> 廉政文苑 >>

“我与家规家训家风的故事”二等奖--分享的温暖

发布时间:2016-10-19 来源:苍南县纪委

作者:张艳  县委老干部局

 

前段时间,“家风”成了一个热门的词汇,大家都在关注和思索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很久,但却没能理出一个头绪来。模糊之间,觉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时之间,还真的说不清楚。

记忆中,在我入学前,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我,我便在奶奶家生活了两年。

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较落后,物质匮乏,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零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零食堪称是奢侈品。
 

我的奶奶虽没什么文化,但却手巧得很,擅长用普通食材做出各种美食,比如红薯干、柿饼、凉粉、糯米饭夹糖、鸡蛋羹、松糕……我最爱吃的便是奶奶做的松糕。糯米粉和大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掺上一点白糖,在蒸笼上铺上粽叶后倒入米粉,在上面放上红枣点缀,用大锅大火蒸熟,切成大小适中的方块,吃起来,香糯可口。

只是奶奶做的这些美味零食,我从来不能独享,每次做好后,要先送去前院的三叔公家、隔壁的大伯家、后邻的姑婆家……送一圈后,剩下的,才属于我。

不只零食,每次爸爸带回来的糖果、罐头、营养品甚至普通的消炎药、感冒药,奶奶也会根据各家情形让我分别送去。三叔公年纪大了,营养品给他;大伯家孩子多,家境不好,冬天孩子们容易感冒,感冒药也就归了大伯家;左邻的三婆患气管炎,入冬便咳个不停,消炎药便派上了用场……这么七分八分,不管什么东西,最后所剩寥寥无几。尤其对三叔公,奶奶照顾备至,入冬的棉衣和夏天的薄衫,都会早早备好。后来我才知道了,三叔公腿部有残疾,一辈子没有娶妻,自然也没有子女,照顾他,成了整个家族的义务,下一辈,更要承担和子女相同的责任,嘘寒问暖、养老送终。因为有子女,奶奶便尽心帮忙照顾三叔公。

 

印象中,三叔公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偏瘦,头发胡子都白了,非常疼爱我们小孩子,每次我去给他送东西,他都会高兴收下,然后,打开屋里一个老旧的木柜子,给我拿别家送去的零食,水果、罐头……只要有的,一股脑地都往我怀里塞。

自然,我也常常自大伯、姑婆或左邻右舍那里,得到不同的物质宠爱。尤其邻家的三婆,冬天的夜晚,在昏黄灯光下给我做新棉衣的情形,多年后,我仍记忆犹新。

当时年幼,只顾得贪吃,还不懂这些零食的来来往往的背后,是一种关于分享的幸福,是家风的温暖延续。只是耳濡目染,觉得人与人之间,相互照顾是本分。

后来离开奶奶家,去镇里读书,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发觉父母也是喜欢分享的人。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或者父母单位发了些什么,或者大伯他们送来的土豆、红薯、红薯粉条等,母亲总会分成几份,让我和弟弟分别送去邻居家里。小时候,逢父母有事不在家,我和弟弟,便在邻居家吃饭,他们会做一些好吃的款待我们,这都是父母平日舍得分享的缘故。

多年后,我也学会了分享,春节前,也会给老家年迈的长辈买点礼物。淘宝购物,常常是一件物品一式两份、三份,分别给自己,给父母或者弟弟,也常常给表哥家的孩子、表姐家的孩子买生日礼物……每个月的工资,也就这样花掉了。当然,他们也用不同的方式宠着我,比如我小时候喜欢的红薯干,大婶每年都晾晒好很多,存起来,等我放假了回去拿;姑婆家种植西瓜、玉米,收获之后,总会带给我家一些;还有舅舅、舅妈,常常从温州给我寄来许多漂亮衣服、甚至一些舅舅远洋出海带回的进口美味零食……

分享,早已成为了我们整个大家庭的生活习惯,更是我家温暖的家风。

更多

温州市清廉苍南
Copyrigh© 2001-2015 cnjw.cncn.gov.cn All Rights Resevved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