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班子、点科室、点干部、点专题”,江苏省建湖县探索建立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通过科学点题、访廉评廉、过程开放、多方互动等一系列程序设计,增强了监督的科学性与诫勉力。而“较真”、不打“和牌”的执行刚性,有效解决了常规监督约束乏力的问题。
“成书记,镇里班子成员存在‘走读’现象,有时下午5点钟一些干部就乘车回县城了,这个问题该咋解决?”
“王镇长,少数村子在粮食直补中虚报面积、套取补贴资金,你打算如何处理?”
面对与会代表一连串的提问和质询,被“点述”对象个个面红耳热、局促不安。这是2010年9月21日上午,在江苏省建湖县纪委会议室,某镇领导班子正在接受勤廉“点述”问责的情景。
近年来,建湖县在认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当面报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勤廉公示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聚合以党代表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监督力量,创建以“点班子、点科室、点干部、点专题”为主要形式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建湖县委书记张礼祥对笔者说,2008年7月,该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施问责追究的暂行办法》,使勤廉“点述”问责成为一种常态,并推向对干部监督的前沿。
解决常规监督落点不准问题
“去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2个镇和3个部门名次靠后,在座谈中基层干部群众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将其列为‘点班子’的对象。”
“从信访情况来看,群众对钟庄镇副镇长李某、民政局副局长徐某、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袁某时有反映,有必要将其列为‘点干部’的对象,给予提醒诫勉。”
“县物价局的检查分局、县烟草专卖局的监督管理科在‘人民满意机关、人民满意干部’评议中,群众反映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评议结果名次也靠后,应作为‘点科室’的对象。”
……
这是建湖县勤廉“点述”问责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2010年上半年勤廉“点述”问责对象的一个场景。
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的关键是要在“点”的科学性、针对性上做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征询意见等方式,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点’的内容,人员指向为与其相关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该县在《关于建立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对确定“点述”问责对象的程序和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点述”对象每半年确定一次,先由“点述”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提出初步方案,提请县委研究审定。去年来,该县先后对8个科级单位、98名党员领导干部、6个中层岗位负责人和3个专题进行了“点述”问责。
去年上半年,该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被确定为“点科室”的对象后,县纪委常委带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风监督员,深入局机关科室、基层单位和社会各界进行走访座谈。这个过程被称为“访廉评廉”。
“多层面走访、零距离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被‘点述’对象勤政廉政方面的真实情况,给干部画了像,也为现场询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对症下药。”该县党代表游育林如是说。
解决常规监督约束乏力问题
“我局在农机推广中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造成政府农机补贴资金流失,我作为分管负责人负有失管失察的责任。”
“你镇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你作为镇长应负什么责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大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们卫生部门在看病难、看病贵和医药回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诚恳接受,并迅速抓好整改。”
……
建湖县勤廉“点述”问责会议上述评互动成亮点。
“点述”问责会议是勤廉“点述”制度设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分为“点述”对象报告、质询问责、解释说明、领导点评、民主测评等5项议程。
“勤廉‘点述’会议有县纪委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监督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参与对象的广泛性、询问质询的互动性,增强了‘点述’问责的诫勉、约束效力。”该县人大代表丁海东对笔者说。
“点述”会上,“点述”对象重在自我查摆问题,分析主观原因,并对现场提问作出负责的解释说明,表明态度和努力方向;当面询问和质询抓住关键、有的放矢,认为所述内容和解答说明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有遗漏的,现场再次“点题”,力求情况说明、问题讲清;领导点评重在提醒诫勉,明确整改要求。与会人员还对“点述”对象报告和答询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勤廉“点述”问责会议,充满了“较真”的气氛,是组织和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特殊“考试”,也被“点述”对象称之为“特殊的组织生活”。
“我工作了几十年,参加的会议不少,以往会议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讲客观和套话的多,有针对性地检查自己、谈问题的少。勤廉‘点述’会议虽然掌声不多,但我要为这样的会议叫好!”参加过 “点述”问责会议的退休老干部黄玉锦深有感触地说。
解决常规监督知情不足问题
2009年12月26日,室外寒风凛冽,建湖县纪委会议室里气氛热烈。
“主持人,我是一名企业代表,在这‘点述’会议上能否让我讲几句?”国税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一结束,个体企业主王某便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
“我在今年8月份办证时,税务中介多收了我4600元,他们声称这是代国税局收的,自己只拿点手续费。请问国税局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感谢您的提醒和监督,您提的问题我们已有察觉,是个别科室违规操作,我向您承诺,两周内把问题解决到位。”
坚持阳光运行、扩大知情领域,是提高监督实效的重要保障。2008年初,建湖县纪委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纪检监察工作开放日制度的实施意见》,在适度公开纪检监察业务的同时,把勤廉“点述”问责活动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该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徐雄延向笔者介绍:每次“点述”对象确定后,县纪委都向其发出书面通知,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同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反映情况;“点述”对象的书面报告在征求群众意见、组织把关的基础上,在本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去年以来,建湖县组织开展的13场“点述”问责活动都向社会进行了开放,先后有138名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了“点述”问责会议,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询问和质询。
2010年4月份,建湖县一村民通过热线电话向县纪委反映公路建设征地补偿金没有发放到位的情况,于是该县专门邀请这个村的3名村民代表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民生保障工作专题点述”会议,让其当面质询。半个月后,领到补偿金的村民说:“想不到这么快就领到了钱,‘点述’问责还真管用。”
在“点述”问责活动中,该县对“点述”对象存在问题整改和问责追究情况,及时向与会的县纪委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风监督员通报。该县党校副校长王岳淦说:“勤廉‘点述’问责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党内外监督主体参与监督提供了制度通道,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监督效果明显提高。”
解决常规监督问责不严问题
“根据县勤廉‘点述’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报请,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胥某副镇长职务。”2009年6月,某镇分管政法的副镇长胥某因对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履职不力、管理失职,受到免职处理。
强化问责追究,是建湖县发挥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监督效力的重要手段。每次“点述”会议召开后,“点述”对象都要针对自我查摆和有关方面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可后,限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专人抓好跟踪督查,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判。
“对整改不到位的,按规定程序对其实施诫勉谈话或进行组织处理;对‘点述’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县纪委认真组织调查,严肃处理。‘点述’问责的有关资料归入干部监督信息档案,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依据,决不走过场。”建湖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蔡群华表明了对“点述”问责的坚决态度。
去年下半年,该县纪委从座谈走访中得知,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居民为达到建房目的,千方百计找关系、打招呼,城郊镇一些基层的执法管理人员从中收受好处,放纵违法建设。为此,该县及时组织开展了“违法建房监管工作专题点述”问责活动。根据“点述”中提出的问题,县纪委对一城郊镇村建中心、土管所的4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党纪立案检查,其中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防微杜渐、治病救人,是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的又一鲜明特点。该县某局一位主任是“点述”问责的受益者。该同志利用工作之便与家属一起办了一家中介机构,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反响。该县及时将其列为“点述”问责的对象,使他受到很大震动,迅速对问题进行了整改。“如果没有组织上的问责提醒,我不但认识不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还有可能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真的感谢‘点述’问责警醒我、监督我。”
建湖县勤廉“点述”问责制度实施三年多来,组织开展“点述”问责活动33场次,解决突出问题53个,诫勉谈话23人,调整工作岗位9人,停免职7人,纪律处分11人,追究法律责任4人。
“‘点述’问责是对干部适时动态监督的一把利剑,它‘点’亮了干部勤廉之路,‘点’出了干部良好形象,‘点’旺了各级干部为发展出力、为群众谋利的激情。”该县政协委员颜如超说。
打造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
———建湖县委书记张礼祥谈“点述”问责
●胡剑
“我们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为建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谈起创建“点述”问责制度的初衷,张礼祥开门见山,“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无论承载什么样的发展重任,干部始终是决定性因素。面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和区域竞争的新挑战,如何结合建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围绕发展富民抓党风廉政建设,将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创建这一制度的思路形成和由来,张礼祥说:“建湖县在认真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当面报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勤廉公示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加强党内外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将监督的对象以科级领导干部为主体向中层岗位、热点问题延伸,由注重报告过程向强化追责问效转变,形成了以‘点班子、点科室、点干部、点专题’为主要形式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
“勤廉‘点述’问责制度有效整合了现有的监督资源,为群众监督、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实施过程中显现了监督的针对性、过程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它以不同的形式和灵活的方式,聚焦党员干部在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问责措施,成为推动建湖经济社会发展及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动力之源。”谈及该项制度的实践效果,张礼祥深有感触地说。
加强干部监督的有益实践
●董连翔
加强监督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监督的制衡力和约束力,时下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江苏省建湖县创建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们围绕一个“点”字,紧紧牵住问责这个“牛鼻子”不放,将干部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与上级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适时动态监督机制,有效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勤廉“点述”问责制度,顺应了加强党内外监督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它通过科学设计,搭建起一个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党内外监督主体参与监督提供了制度通道,使现有的监督资源重新整合,形成合力,变“单兵种”作战为“多兵种”立体化作战,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具体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监督,有效地解决了内部监督偏软、外部监督缺乏抓手的问题,在实践中显现了特有的生命力。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监督取得的成效往往与社会各方面的期望相距很大,很重要的原因是监督不准、不深、不透。建湖县探索建立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通过科学点题、访廉评廉、过程开放、多方互动等一系列程序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效增强了监督的诫勉力和约束力,有利于打造一支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
从严治党的关键是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湖县创建的勤廉“点述”问责制度,把点题监督与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等相结合,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手段,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这种不走过场、不打和牌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常规监督约束乏力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对干部的教育和保护,将会收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勤廉“点述”问责制度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新探索和尝试。我们相信,随着监督内容的不断丰富、监督方式的不断改进、问责机制的不断完善,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将会不断显现。